媒體報道

真光社籌辦首個肯定式輔導會議 冀業界關注性小眾議題|G點電視
 
作者: 真光社 Society of True Light
 
2023/6/17
 
 
製圖:Mo @G點

撰文:真光社
網站編輯:Beth @G點

編按:本文為真光社提供之新聞稿

本地關注性小眾心理健康及提倡禁止拗直治療組織真光社在六月二至三日於香港大學舉辦了「香港國際LGBT+肯定式實踐手法會議2023」,為香港首個以性/別小眾肯定式輔導實踐手法的學術交流會議。真光社盼望能透過這次會議引起業界的關注,以有科學實證的方式幫助性/別小眾受助者,並希望大學能將性/別小眾輔導納入常規課程當中,以及政府能夠立法禁止任何人員協助他人改變性傾向。

會議為期兩天,講員有來自北美、澳洲、台灣及香港的專家,當中包括社會福利署、香港心理學會、香港小童群益會和東華三院等機構的代表,旨在填補香港心理輔導人員缺乏相關訓練的現況。兩日來吸引了多達二百五十位來自政府部門、公私營機構的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社工等專業心理輔導人員參加。


來自北美、澳洲、台灣及香港的專家,當中包括社會福利署、香港心理學會、香港小童群益會和東華三院等機構的代表,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議。

會議邀請到香港心理學會議會成員 Karen Gotthelf 及會員蔡薳縈, 首次於公開場合介紹香港心理學會在上月發佈的《對於心理學工作上遇到多元性別或性向人士的立場書》,立場書內容包括一再重申反對任何形式的拗直治療或以改變性傾向為目的的輔導服務。香港心理學會的代表亦指出,學會會員應該去了解性/別小眾在教育、工作環境、家庭及社會等各方面有機會遭遇到的歧視和壓力,在工作崗位上以有科學根據、符合專業道德操守的肯定式輔導手法去保障受助者的權益,並不斷學習有關性/別議題的最新研究,及推動建立一個更包容多元性/別人士的安全社會環境。

香港心理學會議會成員 Karen Gotthelf (右)及會員蔡薳縈(左), 首次於公開場合介紹香港心理學會在上月發佈的《對於心理學工作上遇到多元性別或性向人士的立場書》。

肯定式實踐手法是現今唯一符合專業道德操守和有科學實證的針對性/別小眾心理健康的輔導手法,旨在讓受助者知道社會於過去及現今的偏見及歧視對性小眾群體造成傷害,並且肯定受助者多元的性/別身份,與拗直治療的理念大相逕庭。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全球健康》在去年就有一篇評論指出性/別小眾心理健康是全球醫療體系忽視的一個重大議題,呼籲推廣性/別小眾肯定式實踐手法。除此之外,全球多個包括香港心理學會的專業心理學會亦是IPsyNet(LGBTI 議題國際心理學聯網)的成員,致力在自己地區的專業領域內推動性小眾肯定式實踐手法。

為此,真光社編撰了為本地性小眾度身訂造的《性小眾輔導手冊》,涵蓋肯定式手法的理論背景及如何實踐應用。真光社發言人指,為有效讓更多心理輔導人員暸解相關手法,輔導手冊將供業界免費傳閱及使用。

真光社編撰的《性小眾輔導手冊》,涵蓋肯定式手法的理論背景及如何實踐應用。

真光社去年聯同香港教育大學陳俊豪教授,發表一份就本地性小眾改變性傾向的研究。研究發現,有21.9%的性小眾受訪者曾嘗試改變性傾向,他們受到的精神困擾遠高於未曾改變自己性傾向的受訪者。在受他人驅使而嘗試改變性傾向的受訪者當中,多達三成多人是受到輔導員或醫生建議。真光社主席黃政光指出:「香港主流風氣仍然非常保守,無疑對性/別小眾造成極大心理困擾,本地心理輔導的專業訓練亦缺乏針對性/別小眾輔導服務的課程,所以我們特地在同志驕傲月舉行這個會議,盼望能夠藉此推動業界對性/別小眾心理健康的關注。」

是次會議由真光社籌辦,圖為真光社主席黃政光。

關於真光社

真光社是本港首個致力推動性小眾對性傾向的自我接納及倡議全面禁止拗直治療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性向試改 (sexual orientation change efforts) 的非牟利團體,成立於 2018 年 5 月 17 日(國際不再恐同日),由一班積極關心性小眾生命的義工組成,其中包括醫生、心理學家、大學研究員、社工及設計師等。真光社並無宗教背景,藉著行動、研究、教育、監察及出版,促進性小眾的自我接納。現時主要針對的社群包括同性戀者、同性戀者家長、同性戀基督徒,及所有對自己性傾向想更深入了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