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性傾向

(今日改變性傾向的方法以經沒有以往的極端,但是他們依然帶來的類似弊害)

任何企圖改變性傾向就是 Sexual Orientation Change Efforts,在香港又稱為「拗直」。

每個人尋求「拗直」的原因都很不同,可以是來自家庭及社會的壓力,也可能是對自己性傾向的不了解。

近年研究發現,有些父母在知道子女是同性戀者後,會嘗試各種方法把他們「拗直」,例如會透過介紹異性給他們﹑鼓勵嫖妓,甚至軟硬兼施地把兒女轉介至會提供「拗直」服務的機構接受治療。
除了來自父母的壓力,有些同志更加會主動「拗直」自己,例如主動尋求「拗直」服務,用各種方法壓抑慾望,追求清心寡慾的一生,極端的甚至會強逼自己進入異性戀關係﹑生兒育女。

以下列出部份拗直治療的特點,和常見尋找拗直治療的原因。

3個拗直治療的特點

(一套講述接受拗直治療的電影,真人真事改編)

巧立名目

近年各國紛紛立法禁止任何人士提供改變性傾向服務,因此「拗直治療」就經常被巧立明目,以逃避政府和專業人士的審視。以下為部份近年常見例子:

  • LGBT+同行小組/計劃
  • 生命更新互助小組/生命轉化
  • 性傾向回轉/流動治療
  • 解決性沉溺及性障礙
  • 性輔導
  • 重整破碎性功能

混淆視聽

刻意混淆性傾向、性別和性表達的定義,然後以各種病態字眼,例如性沉溺等擾亂視聽,目的是讓大家以為同性戀就等於變態和需要改變。

部份拗直服務會聲稱同志正處於混亂狀態,需要對方協助一同探索逆轉的可能性。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墮入對方圈套。

失敗告終

拗直治療是沒有科學根據,又沒有臨床指引的,失敗是意料中事。不過,接受過他們服務的人都表示令自己身心扭曲,例如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性功能倒退,甚至因為失去自我而投身於各種危險活動。

(被抹去的男孩 Boy Erased 劇照)

5 個拗直的原因

(禁止提供改變性傾向服務的國家和機構愈來愈多,猶如貪吃蛇一樣愈來愈長,卻服務仍然流行於世界各地)

宗教原因

某些宗教認為同性戀是罪,不合乎神心意。有不少同志信徒因此選擇改變性傾向,以祈禱,禁食,甚至以終生拒絕禁慾的方式來捆綁同性性傾向。不過,以聖公會為例,即使是同一個宗派,也會有接納同志和拒絕同志的教會。想知道更多:

合乎自然

有人認為合乎自然是最好的,而一男一女的結合就是最效發自然的做法。不過,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會跑到溪邊喝水﹑不會穴居﹑不會堅持每天徒步上班,甚至會用眼鏡輔助視力,效發自然的標準似乎頗具彈性。而且今日我們發現幾乎每一種動物都有同性戀成員,如是觀之,似乎我們保留同性性傾向才是最效發自然的做法。

社會歧視

今日同志依然是個被歧視的社群,難怪有人會希望透過「變直」來免受歧視之苦。不過試回想,正正因為我們曾經被歧視過,所以知道不公義和孤立無援的感覺。假如我們都選擇逃避,永遠不出來的話,「世界將依然不變改,只會讓更多罪名埋沒愛。」參考世上所有平權運動,所有平權運動都需要時間,和你我的參與。相信在歷史的洪流下,我們很快都能夠見證,同志平權的成功。

家庭期望

不論對同志自己還是他們家人而言,同性戀都是個難以啟齒的話題。家長大多期望子女能夠走上大多數人的路:和異性結婚丶誕下下一代﹑養孫活兒。要家長接納孩子的同性性傾向,彷彿就好像叫他們從美夢中醒過來。而對同志而言,我們也會帶著愧疚和壓力,期望可以透過改變性傾向來安撫父母。不過,每位家長都需要時間消化現實,有些人只需要花短時間,就能接納同志孩子;有些人則需要更長時間理解。我們相信,若然家長的恐懼是出現對孩子的擔心和愛,在過渡後,他們必然會知道他們最愛的是最真實﹑最健康的你。

對同志圈感到失望

有一部份同志在進入同志圈後,發現圈內充斥著歧視﹑排擠,甚至是濫交﹑濫藥等各種不健康的文化,有好些人因此心灰意冷,希望可以改變性傾向,從此離開同志圈。不過我們留意到同志圈也是社會的縮影,沒有甚麼文化是同志圈獨有的。而且,正因為同志長年受到打壓,使圈內的交際流動性很低,我們很容易被眼前的少數人矇騙,以為所有同志都會濫交濫藥。其實同志圈的文化百花齊放,有人喜歡和身邊同志遠足運動,有人喜歡一起參與宗教團體。只要我們轉個地方,換個眼光,就不難發現同志圈也有很多可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