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社今日(14日)公布香港性小眾試圖改變性傾向研究報告,研究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219名性小眾,逾兩成受訪者表示曾接受性向扭轉治療、俗稱「拗直治療」,曾接受治療人士中,逾八成曾出現自殺念頭。
曾接受過教會「拗直治療」的男同志Alvin表示,治療過程不但沒有將他從「攣」變「直」,更令他在治療期間患上創傷後遺症,需要到精神科看診服用抗抑鬱藥物,亦有過自殺念頭出現。真光社指,坊間的「拗直治療」課程無法改變性傾向,部份甚或會危害當事人身心健康,建議政府參考外國做法,立法禁止舉辦「拗直治療」課程。



「阿媽會話同志等於愛滋」
Alvin是今次研究中其中一位曾接受過「拗直治療」的男同志,他表示,因在基督教家庭和學校中長大,自小父母會灌輸同性戀是錯誤觀念予他:「阿媽會話同志就等於愛滋,阿爸會話同性戀係病嚟,可以用針灸去治療。」

Alvin(右)是其中一位曾接受拗直治療的男同志,他表示自小父母會灌輸同性戀是錯誤的觀念予他:「阿媽會話同志就等於愛滋,阿爸會話同性戀係病嚟,可以用針灸去治療。」(張浩維攝)
患創傷後遺症 需服抗抑鬱藥
中學時期,他意識到自身性傾向,而因性向與家人期望不同,故他在2005年首次到教會接受拗直治療。Alvin表示,輔導員將同志與基督徒身份二元對立:「佢同我講『正常人』先可以令神喜悅,先取悅到神同取悅自己。」
經過十個月治療後,不但沒有將他從「攣」變「直」,更令他在治療期間患上創傷後遺症,需要到精神科看診,並服用抗抑鬱藥物,亦有過自殺念頭出現。
阿媽會話同志就等於愛滋,阿爸會話同性戀係病嚟,可以用針灸去治療……佢(輔導員)同我講「正常人」(非同性戀者)先可以令神喜悅。
迎合期望接受治療 反加重內疚感否定自己
另一位接受過「拗直治療」的Thomas同樣是基督徒,他中學時期已認知到自己是同性戀者,為了迎合家人和社會大眾的期望,於2021年曾接受過為期一年的「拗直治療」。
Thomas表示,在輔導期間曾試過讀經悔改、限制自己瀏覽同志色情網站及禁慾等,試圖改變性傾向融入主流社會。不過他指,接受有關「治療」不但未能成功轉變性向,反而加重自身內疚感,開始質疑自己,進一步否定自己。



逾兩成七受訪者有自殺計劃
真光社公布香港性小眾試圖改變性傾向研究報告,在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219名性小眾,了解他們試圖改變性傾向的情況。結果發現,21.9%受訪者曾接受性向扭轉治療;曾接受治療人中,39.6%在試改性向後出現抑鬱症狀;83.3%曾出現自殺念頭;27.1%更有自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