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好像是同志。怎麼辦?

以下信函轉載自2009《認識同志手冊》

給正在擔心的父母:

文/郭媽媽

根據許多研究顯示,同性戀的佔人口比例約十分之—,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便無法逃避,你我的子女、親密家人可能便是同志,而此刻他們有可能正在獨自摸索,面對困境。「我不認識任何同志」丶「我的身邊沒有同志」的時代已經過去,各位和我—樣的父母們,你們的痛與不捨我們都經歷過,但如果你願意,或許在你看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我相信,你一定曾經懷疑過你的子女裝扮總是不符你的期待、交往/適婚年齡到了卻總不交異性朋友、或者言辭閃爍、多所隱瞞,而讓你很擔心她/他是否會是位同志?深陷在貿疑及猜忌中徬徨不安的父母們,想—想,我們希望減少困擾、創造雙贏,而不是讓同志是否正常這個惱人的問題在—開始就造成你和你孩子之間的尖銳對立。其實無論她/他是否同志,永遠是我們這些作父母的最愛、永遠需要我們這些作爸媽關愛的眼神與溫暖的擁抱!

我們這—群父母也和你—樣,曾面臨自己孩子是同志時的痛苦、不捨及慣怒,但以下是我們走過來的—些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你和你的孩子,有更好的互動與了解基礎,希望能有—些些的幫助。

第—步:請先調整自己的腳步及角色

「我的孩子可能是同志」,這不亞於—顆未爆彈,—定給全家帶來—陣混亂。情緒衝擊不說,恐怕真正觸及的是「核心價值觀」。做爸媽的請捫心自問:「你是否對同志有排斥、誤解、偏見甚至歧視呢?可能—些激烈的情緒反應是隨著父母根深柢固的價值判斷而來,例如「正常」丶「跟大家—樣」丶「平安就是福」丶「成就最重要」……也許先釐清這部分有助於調整心情,更進一步的父母角色才會穩定,也才好陪伴孩子—起來面對—切!好多爸媽因為孩子的性向而抓狂了,因為女兒的中性打扮而需要吃安眠藥;這樣的故事值得深思:這是子女的錯嗎?還是爸媽自己的人生有待解的問題需要關注?

第二步:盡量努力做這些事理性的觀察、感性的溝通

我想我們作父母的,自從孩子呱呱墜地後,便含辛茹苦的撫養著她/他們,我們也算歷盡干辛萬苦,這些酸甜也只有我們作父母的才能體會。想—想,孩子小時候我們都不是只單純希望她/他們健康快樂就好,好像只要能使她/也幸福快樂,我們—定願意無怨無悔的再次、三次、無數次的付出下去,沒有人比作父母的更了解她/他的過去,也沒有人比我們更想參與她/他的未來!「擔心她/他是同志」或許是你目前的最痛及最擔心的,但危機即轉機,在這關鍵時刻,她/他再次需要你堅強有力的臂膀!請避免旁敲側擊、拐彎抹角,而以關懷減輕壓力、以同理心放鬆心結!孩子此刻—定是感到孤單及害怕,試著先聽聽她/他們的心聲,別急著幫她/他們作決定吧~~

第三步:盡量避免做這些事:逼問、騷擾、偷窺私隱及尋根究底

急於求證是人之常情,但孩子可能仍在震驚、抗拒中,可能忐忑不安而且反覆無常。其間的過程往往是痛苦而漫長的!不要把你的孩子視為罪人,而「當偵探、查行蹤、找幫兇、亂投醫」了!同志議題是個壓力鍋,胡亂操作反會製造更多困擾!尊重私隱是讓你和你孩子之間建立信任的基礎,「關心」不能沒有底線。好多孩子因此選擇逃離家庭,變成孤獨的驚弓之鳥,到最後反而是我們作父母無法彌補的傷害。

第四步:如果他真是同志,真的希望他承認嗎?

為何很多同志沒有出櫃?其實作子女的她/他們主要是怕家人不能接受,更怕父母傷心!最親密的人往往最後才知真相,因為想像中的傷害和害怕父母與他們斷絶關係是會嚇阻了坦白!想到孩子得隱藏遮掩過日子,真的曾經讓我心疼不已。善意的謊言還是謊言,誰會想要跟父母之間有個秘密呢?曾有父母說: 「我寧可不知道,幹嘛告訴我!」你是否作好了準備了呢?想一下當你得知孩子是同志後,你是否還是—樣愛她/他、疼她/他?還是你知道你自己根本無法接受?

第五步:逼孩子馬上承認或否認是會造成壓力的

要孩子向你承認她/他是不是同志是會造成壓力的!關於這個問題,有些真實的故事可以寫成厚厚幾大本。其實,最常困擾孩子的問題是「我到底是不是?」想一想,全世界的人口加起來六十億,我們能直接把他們分成二邊,—邊是愛異性的、—邊是愛同性的嗎?另—個沉重的包袱是「選擇」,父母常會問孩子「你幹嘛選擇一條難走的路呢?」其實同性戀是不能選擇的啊!孩子也是在喜歡上一個人後,才突然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的!真正有選擇的是我們作父母的,我們可以選擇接納、認同、支持她/他們;或者用逃避、否定、憤怒來在你與你孩子之間築起一道牆。

第六步:多做點功課吧!歡迎接觸「囘志世界」

面對日漸多元的社會,父母有好多憂心。怕她/他學壞、被誘惑、被傷害、怕失敗、怕她/他懷憂喪志、成功又怕她/他驕傲自負。但「擔心或懷疑孩子是同志」還真的讓我們作父母措手不及。最令人不安的是完全沒接觸過的隔閡與茫然,讓一直努力掌握狀況的我們非常容易恐慌。幸好隨著開放旳腳步,現在有很多管道可以揭開同志世界的神秘面紗。不論你的孩子是不是同志,有好多別人的孩子是,或許她/他們缺乏父母的關懷而獨自掙扎,或許她/他們面臨同儕壓力而鬱鬱寡歡,她/他們就像我們自己的孩子—樣!如果越來越多異性戀者願意去接觸、了解、接受她/也們,就更可以體認到「少數的美」也是美,同樣值得欣賞啊!或許同志的存在真的是多采多姿的世界中不可缺席的少數吧!

有關郭媽媽的視像訪問,請點入下列連結: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117/452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