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團體指「拗直」性小眾致八成人想自殺 倡立法禁性向改變課程 | 獨立媒體

 刊登日期: 2023/01/14 
 

原文網址 Original Article Link

【獨媒報導】性小眾在香港仍承受著各種目光,坊間有機構就提供俗稱「拗直」的性向試改課程。關注團體「真光社」聯同教大副教授陳俊豪進行研究,發現每5名性小眾就有1人曾嘗試「拗直」,當中七成人有宗教背景,但無人認為「拗直」有效,反而導致八成人產生自殺念頭,四成人患上抑鬱。

曾嘗試「拗直」自己的同志憶述當年試盡禁慾、讀經各種方法,卻令身心臨近崩潰。真光社強調,性向改變課程無用而有害,促請政府立法禁止。

調查指兩成性小眾曾試「拗直」 無人認為有效

性小眾關注團體「真光社」聯同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陳俊豪,在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間以網上問卷訪問219位性小眾,另亦邀請11位受訪者進行訪談。調查發現,兩成受訪者曾試改性向,即每5名性小眾中有1人曾嘗試「拗直」自己,當中逾七成人有宗教背景。

研究亦顯示,約六成人屬自發拗直,四成則受他人驅使,提出「拗直」建議者則以家人、宗教領袖、信仰群體及輔導員為主,自發及他發的受訪者均有約一半人以宗教方法拗直。

不過,不論是自發或他發,五成半人認為「拗直」完全無效,無一個受訪者認為有效;另有五成半人坦承試改性向只是為了滿足他人期望;四成人更因「拗直」而達致臨床抑鬱的水平,逾八成人萌生自殺念頭。

DSC_2352

曾禁慾一年圖「拗直」自己 身心瀕崩潰

拗直治療的倖存者Alvin分享心路歷程,指在基督教家庭及學校長大,從小種下「恐同」的種子,譬如有生物課老師說同性戀的手會長些,引來同學大笑,故Alvin從小不願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他提到中學時不禁對一名男同學有興趣,困惑的他去見社工,「社工只係當我對朋友嘅期望太高,無當我係同性戀」。

至2005年,他接受教會的拗直服務,傳單聲稱七成人成功改變性取向。他指當年未有「拗直」一字,只稱為「輔導」,內容包括設立禁慾目標、學習分散注意力、讀經書、唱誦「祢滿足飢渴心」等的詩歌。他也努力以「學做男性」為目標,如迫自己打籃球以「恢復」男性氣質等,並努力禁慾,譬如在電視看見奧運男子跳水比賽也要撇開目光,卻感覺「越唔畀自己食飯就越肚餓」。

Alvin

Alvin

他引述輔導員說法指,同性戀源自有缺陷的關係,故要先修補與親友的關係,但他發現無法因此「拗直」。輔導員亦將同志與神置於二元對立,令他認為選擇神是較光明的路。Alvin最終試過禁慾一年,「出街就頭耷耷,一有情慾試探,就攞本聖經出嚟睇」。

當以為已成功拗直自己時,他身體暴瘦、難以集中精神、對熱愛的音樂失去興趣、心悸出汗等種種不適,須轉介至精神科醫生及服用抗抑鬱藥。Alvin形容自己當時為行屍走肉,輔導員卻告知「(性向)改變係一生一世嘅事,要到死嘅一刻,神做審判先知你能夠改變幾多」,令他決定不再拗直。

DSC_2418

拗直治療書籍

事隔十年後,輔導員致電Alvin道歉,稱現時己接納同性戀。Alvin呼籲同路人接觸關注性小眾的組織,並強調宗教光譜寬闊,「神係無條件嘅愛,拗直就係標榜咗一種有條件嘅愛」,建議同志教友選擇性別友善教會。

歷三年「拗直」治療 曾因同志身份否定自我

另一拗直治療的倖存者Thomas表示,初中時已自知是同志,曾被揶揄「唔夠man、柔弱」。他的一位同性戀同學當時勇敢出櫃,卻換來同學嘲笑及謾罵,令Thomas刻意隱藏自我,人際關係變得疏離、萌生過自殺念頭,故將「拗直」視為唯一出路。

Thomas

Thomas

Thomas在2017年接受一年的拗直治療,本身是基督徒的他自責其性向與信仰有衝突,便嘗試禁慾,但一旦破戒便深感內疚,自覺是失敗者。他討厭自己的同志身份和「污穢」思想,「照鏡嗰陣我好難望得耐,望得耐我會覺得好羞恥」。他其後再到另一機構進行兩年的拗直治療,惟成效「都係無乜用」,直至前年Thomas轉到同志友善機構輔導,他才開始接納自己。

真光社:有機構巧立名目提供拗直服務

真光社主席黃政光表示,坊間現時不少機構巧立名目,提供以「全人發展」、「修複關係」為名的「拗直」服務,強調無用而有害,促請港府倣效外國做法,立法禁止任何拗直治療,同時加強社福界、教育界及醫學界對性小眾的認識,確保各界可以正確處理性小眾的需要。

真光社主席黃政光

黃政光

 
Facebook